前言香港股票有杠杆吗
现今人们提及唐朝,学渣们心中首先浮现的大多是读书期间,唐诗默写并背诵支配的恐惧。
而对于那些沉醉于古装剧的爱好者来说,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他的英姿与智慧历久弥新,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传奇。
然而,2012年12月在古都西安,一次偶然的考古发现了玄武门之变中的另一个主角,即李建成的墓葬。
李建成仅55字的墓志铭,重新引发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历史大猜想。
皇位争夺战
唐朝的建立可以追溯到隋朝末年的社会动荡,这段历史咱们就不多赘述了。
看过《隋唐英雄传》的人应该都知道,也了解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大环境。
李渊是北周及隋朝的宗室,他的祖父李虎是北周的开国功臣,被封为“八柱国”之一,隋末民变中,李渊在太原起兵。
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除了李渊,还有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烽火。
以及杜伏威在江淮一带的起义浪潮,这些势力都在争夺天下的大戏中各展雄姿。
不过李渊手握重兵还占据地利之便,前线有李世民、平阳公主这种以军事才能和谋略著称的人才,在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
后方李渊家族在关中地区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广泛的人脉资源,为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这种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李渊最终统一全国,定国号“唐”,李渊登基为帝后,便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唐朝建立后,开始休养生息,但外患已定,内忧却起,其中文官之首李建成和武官代表李世民成为当时最大的两方势力。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争夺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是当时朝中文官与武官、新旧势力之间的冲突。
说的直白一点,打天下时,因为战争需要迅速的决策和行动,所以武官在战场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国家进入治理阶段,文官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但唐朝建国之初,开国大将们都还健在,自然不愿意与文官分享权势,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随之加剧。
当时李世民虽手握军权,但李建成也不是吃素的,在李渊争夺天下之时,李建成虽在后方居多,但也曾参与过军事行动。
唐朝建立后,他还担任过一些军事职务,如太原留守等,要知道太原作为李家的起兵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李渊将太原留守的职务交给李建成,意味着李建成当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地位非常稳固。
但李建成地位的稳固,也就意味着李世民以及他背后势力的缩减,且李世民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引起了李建成的忌惮。
父亲李渊活着,双方勉强能达到表面和平,但如果李渊一死,李建成登基为帝。
为了拿到军权,那李世民和其背后的势力将面临残酷的政治清洗。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既然能在战场上被称为百胜将军,自然明白兵贵神速的道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的发动了政变。
那是公元626年7月,李渊年事已高,不耐长安酷暑,所以准备离开长安出去避暑。
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建成之弟)一同前往皇宫,准备向李渊请安,当他们经过玄武门时,李世民带着亲信和一队精锐发动突然袭击。
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们的随从被消灭殆尽总共花费时间不超过一个时辰。
之后李世民迅速控制皇宫和长安城,并在短时间内将李渊架空。
李渊当时已经60岁了,他心知大势已去,在同年年底便禅位于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李世民登基以后,对李建成的势力进行了安抚与清洗。
一方面,为了稳定政权,李世民并没有对李建成的所有旧部进行打压或清除。
而是选择性地赦免了一些人,并重用了一些有才能的官员,如王珪、魏征等。
这些人原本都是李建成的谋臣,但在玄武门之变后转投李世民麾下,并为唐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受威胁,李世民处死了李建成的所有儿子,以消除潜在的皇位争夺者。
就这样双管齐下的将朝廷的政权抓在了手里,之后李渊禅位,他名正言顺的登基为帝。
唐朝在他的统治下进入了“贞观之治”,实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历史对李建成的评价
因为玄武门之变,且多受后世史书及胜利者书写历史的影响,历史对李建成的评价不多。
《旧唐书》:对李建成的评价较为负面,称其“荒色嗜酒,畋猎无度”。
且与张婕妤、尹德妃等后宫宠臣有淫乱行为,被描绘为昏庸无道之人,现在多数电视剧中的李建成也多是这种形象。
《新唐书》:虽然措辞相对温和,但仍指出李建成“不恤士”,即不体恤下属,且有好色之嫌。
但喜好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时期,风气开放,李建成死后,李世民还接手了李建成的后宫。
以此来拉拢那些通过联姻支持李建成的世家大族,将他们拉到自己这一边。
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则天,在嫁给李治之前,是李世民的后宫嫔妃。
这些都反映了唐朝社会对于个人情感和婚姻关系的相对宽容和开放态度。
所以在唐朝这样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私德有亏并不足以用来全面评判一个人。
到了2012年,李建成墓志铭的出现,55字记录了李建成的谥号、死亡时间以及下葬的地点和时间,对其生前事迹只字不提。
另外,墓志上的“隐”字被修改过,原本的“灵”字还能隐约看到,意味着李建成下葬时,墓志本应刻着“大唐故息灵王墓志”。
大家由果及因,便也有了另一种猜测:李建成作为唐朝的第一任太子是合格的,他在位期间可能表现出了一定的政治才能和领导力。
然而,在权力争夺中,李建成却败于李世民之手,且死的并不光彩。
李建成作为李世民的兄长和权力争夺的对手,让李世民亲手“杀兄屠弟”,这对于李世民来说无疑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所以李世民在对待李建成的问题上既怀有愧疚之情,又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过错。
因此,他选择以寥寥数语来掩盖那段历史,既未刻意抹黑李建成,也未给予其应有的评价。
结语
不管李建成本人能力如何,他在皇位争夺的过程中,最终以失败收场。
如果李世民和隋炀帝一样好大喜功,那历史可能也会叹一声:天不假年。
但李世民上位后,励精图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开创了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
所以即使有如果,李建成也不一定做的比李世民好香港股票有杠杆吗,那历史确实可能会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但这终究只是假设。